新闻中心

互联网广告目前规模如何又将走向何方?

2025-02-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4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509亿元人民币,增速较2023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达到13.55%。

  3.然而,市场集中度居高,使营销生态面临挑战,中小公司在规则突破和市场边界方面进行多种“探索”。

互联网广告目前规模如何又将走向何方?

  4.广告需求短链化加剧,长期价值亟待重视,一些企业过度依赖效果广告,忽视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

  5.未来,大模型垂直应用将成为营销创新的突破口,一二线城市将成为营销的关键领域,互联网一体化生态将全面升级。乐鱼体育APP

  《2024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日前发布,报告记录和分析了我国互联网营销的发展轨迹,为从业者洞悉互联网营销的最新状态提供了重要参考。以下为主要内容:

  2024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持续承压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509亿元人民币,增速较2023年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达到13.55%,收入规模达到6508.63亿元。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市场总量的扩张上,更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良好表现中得到印证。

  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愈加集中,前十大平台收入全部超过百亿。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快速迭代,为数字化生活与数字营销打下了更加实际的场景基础,互联网营销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与创新是企业无法规避的挑战。

  沉浸式体验营销成为当今数字策略应具备的特性,并且需要多渠道覆盖。可以观察到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利用视、听觉来打造身临其境的广告体验。

  头部平台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影响了广告主的投放策略,也对整个营销生态的平衡发展提出了挑战。

  在增长空间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中小公司不得不在规则突破和市场边界方面进行多种“探索”。

  从计价方式看,2024年效果广告的投入继续增加,短线投入产出的强化对营销生态的健全和平衡发展带来一定挑战,但互联网广告的强影响力和强内卷也推动了品牌营销的持续创新。

  一些企业过度依赖效果广告,忽视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和用户流失。

  互联网营销生态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具体表现在一些时候轻视广告者的魅力表达与营销呈现,而更多地关注商品的实际价值与价格。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有效监管,才能保持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广告形式收入占比方面,电商广告以28.15%的市场份额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视频信息流广告和图文信息流广告以18.03%和17.81%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据第二和第三位,且均保持高速增长。这充分说明内容驱动的广告形式已成为当前营销市场的主流形式。

  搜索类广告在经历转型后,呈现小幅度增长,保持稳定,而传统视频贴片广告和纯展示类广告因受创新广告形式的竞争影响,乐鱼体育APP市场份额下滑。

  从行业与品类看,食品饮料与个护及母婴品类合计市场占比从2022年的64%下降至2024年的59.54%,其中美妆个护类商品增长较为乏力,而食品饮料与母婴用品类商品则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

  交通行业广告收入市场份额保持12%,但增长放缓。主要由于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价格下探接近底部,促使车企在广告营销上更加注重王牌车型质量和功能展示,从单纯的品牌营销走向品效合一,重新分配营销成本预算,转变广告投放策略。

  网络通讯类成为收入规模增长最多的品类,实现了36.19%的大幅增长,AI算力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从而带动了广告投入的扩大。

  房地产受政策因素和行业调整影响较大,呈现下滑趋势,但在稳地产等政策因素作用下,广告投放降幅连续两年收窄。

  此外,数码电子、医疗保健、零售物流、家用电器品类均呈现较快增长,数码电子类广告投入增长达34.47%,主要得益于消费新增刺激下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回暖。

  2025年,AI营销大模型应用将进一步深化,营销将全面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将使得垂直模型能够更便捷地应用于各种营销场景,大大提高营销活动的效能。用户将体验到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营销布局已呈现出从三四五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回转的显著趋势。一二线城市居民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更注重品质生活、高端、智能和个性化的消费观念,以及城市高度聚集的优质科技人才资源,为引领营销潮流、推动发展和开展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商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深入,互联网生态充分发挥了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