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创新谈)

2025-03-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推动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可显著缩短科研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创新效能

  用AI(人工智能)“设计”出全新的锂载体分子,“注射”进废旧衰减的锂电池中,让其“满血复活”;借助大数据和AI,快速找到帕金森疾病的靶点、筛选出“适配”的小分子药物……近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接连在国际顶尖科研杂志发表系列成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成果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形助手——AI。该校从2022年底起就开始全面推动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AI for Science,以下简称“AI4S”),目前AI4S科研团队已逾百个。

  伴随新一代AI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出现和快速迭代,AI4S已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在芯片设计、生物医药、材料能源、天文气象、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突破。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均授予AI相关研究的学者,充分彰显了AI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实践表明,AI已成为继实验、理论、计算之后的科学研究新范式。推动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可显著缩短科研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创新效能。

  我国科研人员已在多个领域开展“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俊团队借助自主研发的“机器化学家”,从55万种可能的金属配比中找出最优的高熵催化剂,仅需要5周时间。按照传统研究范式,这一过程可能需要1400年。中山大学与阿里云合作研究,利用云计算与AI技术发现了180个超群、16万余种全新RNA病毒,大幅提升了业界对RNA病毒多样性和病毒演化历史的认知。

  与此同时,相关部委和地方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乐鱼体育注册2023年2月,科学技术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体系。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浙江等地也纷纷进行相关部署。

  当然,AI4S毕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事物,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高质量数据获取、算法可解释性、治理和伦理等卡点堵点。业内专家指出,今后需对症下药,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大力支持相关主体建设科学智能创新中心、协调算力资源和科研数据集,积极持续探索AI在科学研究领域示范应用。

  问题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我国在AI技术、科研数据、算力资源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等方面基础较好,为AI与科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各方协同发力、加快推动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一定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创新谈)(图1)

  【组图】共筑满意消费: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举办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王绍绍)3月15日,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以“共筑满意消费”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和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