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阿里云的AI“野心”
【编者按】AI宛如一辆高速行驶列车在时代中呼啸前行,对于抢着上车的科技企业而言,算力的车票攥在云厂商手里。云战场从来不缺故事,时代周报与将携手推出系列文章,细数云厂商们降价、出海、缠斗、开拓的商业故事,我们尝试描绘AI时代的那朵最绚丽的云。
雨水没有浇灭与会者参加阿里云栖大会的热情。9月19日到9月21日,坐落于杭州市西南的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年中的人潮高峰。
今年云栖大会开放约4万平方米展区,设置了人工智能+、计算、前沿应用三大主题馆,还有三大主论坛和400多场分论坛。
“单今天上午,就有上百号人络绎不绝地涌入我们展台,大家都在问我们的模型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9月19日,展厅内一大模型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方磊(化名)已经来过好几届云栖大会,今年他所在的企业从单纯的参会者变成了参展者。他曾见证过马云坐镇云栖小镇时的繁荣。后来囿于疫情,他缺席了后几年的大会,直到去年才重返云栖大会的现场。
“现在没法和以前比”方磊坦言,但跟去年对比,今年云栖大会还是要更加热闹一些。方磊观察到,“今年AI已完全成为主题了。你可以看到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去年AI只是一项技术,但是今年明显已经有很多落地的应用了。”
作为AI底座,“计算”和“算力”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过去一年,阿里云投资新建了大量的AI算力,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旺盛需求。”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今年云栖大会上感慨。
一年前,履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蔡崇信在云栖大会上为阿里云的发展定了调——AI时代最开放的一朵云。这是一条不同于国内多数云厂商的路。
在去年云栖大会后的财报会议上,吴泳铭首次提出“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随后阿里云开始了组织架构的改革,首次成立专门的公共云业务事业部,以规模优先、乐鱼体育入口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策略上,阿里云延续降价和开源,百炼平台上的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中,Qwen-Turbo价格直降85%,Qwen-Plus和Qwen-Max分别再降价80%和50%。
另外通义旗下多个模型完成了升级、迭代和上新,还发布通义千问新一代开源模型Qwen2.5。同时,云基础设施面向AI,从计算、存储到网络等多维度全栈优化。
除了阿里云自己,云栖大会还邀请了阿里云的合作伙伴们,无论是更聪明的大模型,还是灵活跑动的人形机器人,抑或是全球首款AI汽车……阿里云始终是嵌入到他们底层某一环节的“地基”。
吴泳铭说,“AI最大的想象力不在手机屏幕,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这是AI的魅力,也是阿里云的野心。
十多年前,云计算崭露头角,阿里云在质疑声中“破冰”,成为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领头羊,市场份额多年保持第一。
如今,处在AGI变革的前夜,乐鱼体育入口放眼望去,阿里云在云市场已经多出了许多对手,竞争和博弈是此前未有地激烈。
“阿里云首先是一家云厂商,进一步是AI(企业)。”阿里云副总裁张启在云栖大会上接受时代周报等媒体采访时强调。
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宣布Qwen-Max全方位升级,性能已接近GPT-4o。
根据阿里云提供数据,相比于去年4月发布的初代通义千问大模型,Qwen-Max的理解能力提升46%、数学能力提升75%、代码能力提升102%、幻觉抵御能力提升35%、指令遵循能力提升105%,模型与人类偏好的对齐水平提升了700%以上。
AI的风吹了一整年,基础大模型性能的提升满足不了市场胃口。在大模型应用落地关键期,阿里云需要拿出落地具体场景的能力。
因此,通义万相、通义灵码全面升级。通义万相发布了全新视频生成模型,可生成影视级高清视频,应用于影视创作、动画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此新模型的发布也标志着通义大模型已覆盖文本生成、图像理解、视频理解、音频理解、图像生成、视频生成等全模态场景。
升级后通义灵码则可以完成更复杂、更全面的任务,例如脱离专业IDE软件,在web端直接执行缺陷修改、需求分析、代码实现、问题排查等任务工作流,缩短应用的开发周期。
除了打磨自家大模型,过去一年,阿里巴巴还积极出手投资,先后投出五大AI“独角兽”:智谱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月之暗面和MiniMax。这五家企业均亮相此次云栖大会为阿里云“捧场”。
“我们和阿里云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弹性计算方面。”智谱AI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但多数企业表示不便透露与阿里云合作的情况。
如果说大模型的进展更接近于在“数字世界”的布局,那么阿里云与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厂商的合作,则指向了“物理世界”。
今年云栖大会,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驾驶了号称“全球首款AI汽车”P7+来到现场。据介绍,这是全世界第一辆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汽车。
“小鹏的自动驾驶的所有算力解决方案都在跟阿里云合作,今天我们为小鹏提供算力,提供座舱上的模型能力。”张启表示。
小鹏汽车和阿里云的合作始于2019年,当时小鹏汽车开始全面上云并采用容器化部署业务。过去2年,小鹏汽车与阿里云共建的AI算力规模提升超4倍。9月20日云栖大会上,小鹏汽车宣布车联网、官网、商城、大数据等核心业务已迁移至阿里云倚天实例,能够节省超过20%的算力成本。何小鹏称,将继续深化与阿里云的AI算力合作。
另一边,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实现了与阿里云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Qwen2-VL的深度适配,阿里云、斑马智行联合NVIDIA英伟达推出了舱驾融合大模型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方面,据张启介绍,今天有很多机器人创业公司在使用通义的开源或者闭源模型,这些模型变成了机器人的五官和大脑,这就是阿里云跟产业的关系。今年5月,阿里巴巴也投资了通用机器人的公司逐际动力。
“不是说阿里云非要自己做自动驾驶、阿里云非要自己做机器人,阿里云出去不是要把智能的事情全干了。”张启解释,阿里的站位和定位,决定了它提供服务的第一层是底层的基础设施能力,第二层是提供模型能力,并通过百炼平台、通义App向客户交付。
阿里云相信技术优化和规模效应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就如吴泳铭所说,“模型推理成本指数级下降,已经远远超过摩尔定律。”
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百炼平台上的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再次降价。Qwen-Turbo价格直降85%,低至百万tokens 0.3元,Qwen-Plus和Qwen-Max分别再降价80%和50%。而在过去一年,通义千问API在阿里云百炼上的调用价格已经下降了97%,百万Tokens调用花费最低降到了5毛钱。
“整个行业都在降价,现在API基本上不太能赚钱,主要依赖规模经济带来的边际效应来盈利。”某大模型厂商相关技术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底线可能在Deep seek(深度求索),只要不低于这家公司的价格可能都有得赚。
“降价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持续的利好,”从事IT行业多年的王鑫(化名)直言,但这也有点像早期的打车软件大战,是一个行业洗牌的过程。以现阶段的公司参与量和用户量来看,大家都没有到一个能盈利的阶段,现在属于一个推广的阶段。
王鑫认为,0元可能会引来很多无效用户,但是低价能筛选出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愿意付费的用户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哪怕是1000万个用户每人只支付0.01元,总价值仍然大于1亿个无效用户。
在他看来,这种商业模式有点类似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前期通过打价格战占领市场,一旦市场被占领后再逐步收回成本,当然用户也能从中受益。不过,现在打价格战,只能说明这个行业在国内还没有一家能真正登上龙头的企业。
“从技术角度来看,谁技术的强,谁在价格上就更有优势。同样的配置我能跑出来更多有用的东西,那我就敢降价,打你的东西,这就是淘汰机制。”王鑫说。
但周靖人却认为“这不是价格战!”在采访中被问及降价问题时,周靖人强调,对于未来庞大的应用而言,现在云计算的价格还是太贵了。
张启将现在的AI比作1996年前后的互联网,当时上网资费很贵。但后来运营商花大力气搞基建,网络费用变低才得以普及。现在阿里云也在疯狂地搞AI大基建,把资费降下来,才有可能迎来未来应用的爆发。“不是说今天一定要算一个账,马上就能够赚多少钱,或者马上又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张启表示。
不过即使阿里云一降再降,阿里云仍然赚到钱。根据阿里巴巴最新公布2025财年Q1业绩,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6%至265.49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公共云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经调整EBITA利润同比增长155%至23.37亿元。
开源策略与降价策略一脉相承。云栖大会上,周靖人发布通义千问新一代开源模型Qwen2.5。Qwen2.5涵盖多个尺寸的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数学模型和代码模型,每个尺寸都有基础版本、指令跟随版本、量化版本,总计上架100多个模型。据介绍,旗舰模型Qwen2.5-72B性能已超越Llama 405B。
据阿里云公布数据,截至2024年9月中旬,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累计下载量已突破4000万。
“开源(模型)提供极致的性价比,是让生态发展起来。闭源(模型)针对企业级客户的特殊要求,我们为他们提供极致的能力。”周靖人表示。
在阿里云开源平台的技术人员林明(化名)的理解中,阿里云做开源,最重要的目的是扩大阿里云的影响力。“阿里现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在AI这个领域,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社区来展现我们的能力。”林明说,另外,如果用户想接入社区,把模型上传让其他人使用,用户是需要遵循社区规范的,阿里云就成为了这个开源环境的规则的制定者,这是很重要的。
林明表示,用户使用开源模型后,阿里云可以帮用户在云上部署,即使用户不在阿里云上运行这个开源模型,但这个模式是阿里云研发的,这也能为阿里云引流,提高其影响力。
“我们履行了之前的诺言。”周靖人在采访中无不自豪地说到,“‘阿里云要成为AI时代最开放的云’,去年这句话也许听起来是一个口号,希望今天大家听起来这是非常具有事实依载的一句话。”
吴泳铭表示,在新增算力市场上,超过50%的新需求由AI驱动产生,AI算力需求已经占据主流地位。
“未来几乎所有的软硬件都会具备推理能力,它们的计算内核将变成GPU AI算力为主、CPU传统计算为辅的计算模式。”吴泳铭表示,阿里云的单网络集群已拓展至十万卡级别,正在从芯片、服务器、网络、存储到散热、供电、数据中心等方面,重新打造面向未来的AI先进基础设施。
例如,新上线的磐久AI服务器,支持单机16卡、显存1.5T,并提供AI算法预测GPU故障,准确率达92%;首次推出GPU容器算力;网络架构HPN7.0已可稳定连接超过10万个GPU ;另外,阿里云CPFS文件存储数据吞吐升至20TB/s;人工智能平台PAI已实现万卡级别的训练推理一体化弹性调度。
“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句话‘AI的基础设施’,但中间有很多细微的、重要的创新。”周靖人表示,AI技术的变革是系统化的技术变革,大模型的更新离不开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底层能力的支持,今天的模型研发、迭代等,都没有可承载的地方。这是一个相辅相成、承上启下的关系。
新基建一直以来都是阿里云重点关注的战略方向。2020年4月,阿里云曾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4年多过去,吴泳铭这次在云栖大会上宣布:“阿里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AI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据张启透露,去年9月,吴泳铭上任后说了一句话:“阿里云唯一的产品就是‘一张遍布全球的理想的AI云计算网络’。”
作为阿里云的副总裁,张启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你今天去看我们所有的发布,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理想的AI云计算网络在打造的。不管是从底层芯片,到存储服务器、数据中心、供电到灵骏、容器。如果今天你用这句话去串,就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发布都是围绕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