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曾使用AI工具

2024-10-1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作为一个语言模型,并没有疲惫这一概念,但是我很乐意帮助人类完成任务。”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面,但屏幕上跟随光标逐渐显现的答复,却让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綦昊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科幻大片之中。大约一年前,綦昊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Chatgpt等AI工具,他抱着并不看好的心态尝试和AI工具对话,却从此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仿佛交到了一个远方的朋友。”现在,他是AI工具的忠实用户,“几乎每天都会用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工具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055份。调查结果显示,84.88%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其中16.30%受访者经常使用AI工具,57.49%受访者偶尔使用,19.43%受访者基本不用。

  暨南大学的张航从一篇英文论文中摘取出一段,输入和AI工具聊天的对话框,随后发出指令:“请帮我用中文简要概括一下这段文字。”5秒钟后,他的“学习助理”就给出了一段精炼的文字。通过这种方式,张航的课前预习很快“搞定”。在尝试AI工具前,他曾试过用翻译软件加快读英文文献的速度,但翻译软件给出的译文流畅性差,还不如直接阅读原文。“学习助理”有时也会变身为他的“秘书”,当他需要给外国友人发邮件时,就会请这位“秘书”帮他润色或修改语法错误。在张航眼里,已经学习了大量语料的人工智能堪比“六边形战士”。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AI工具后,綦昊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辅助撰写代码、检查翻译句子准确性、撰写学生组织工作所需文案、小语种学习、实习工作……”渐渐地,綦昊生活的多种场景都有了AI工具的身影。

  作为对新兴事物极度敏感的大学生,张航和綦昊触摸到的正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沿。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冯子轩介绍道:“近年来,AI发展突飞猛进,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等方向取得重大进步,人工智能应用开始迅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之中。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等已经开始完成跨智能领域的任务,处理语言、数学、编码、视觉、法律、医学等不同领域的工作,出现了通用性的苗头。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回头看,这可能会是人机共存社会来临的关键节点。”

  就读于江苏一所高校的李思清观察到,AI工具带来的改变正在自己身边真实发生。“越来越多同学都在使用AI工具辅助学习,它们似乎正在改变大家的学习模式。我们学校的课程也紧跟技术潮流,比如一些设计课老师会要求我们使用AI工具,鼓励我们参与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比赛。”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AI工具已被受访者应用于资料查询(61.30%)、翻译(58.31%)、写作(45.75%)、计算(28.21%)、制表(17.49%)、绘图修图(26.36%)、音视频生成(24.28%)、PPT制作(24.83%)等多种学习、生活场景。77.51%受访者认为,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学习效率。

  除了使用AI工具辅助学习和生活,一些大学生还应用AI工具进行创新。在綦昊的《翻译与本地化技术原理》课上,老师会讲授AI工具的使用。“老师希望我们通过AI工具的帮助,放大自己的能力。”这门课的期末作业是搭建一个译者翻译辅助平台,其中需要内嵌AI工具来辅助翻译。綦昊和小组同学设计制作了自己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用者不仅可以翻译古诗,还能通过AI工具将古诗中描述的内容以图画形式呈现出来。”最终,綦昊拿到了97分的期末成绩,他和同学还把这项成果投递到了大学生创业比赛中。乐鱼体育登录

  根据中青校媒的调查,在18.26%受访者眼中,AI工具功能强大,能帮助实现各种想法和需求,63.25%受访者认为AI工具能对工作、学习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也有15.76%受访者认为AI工具作为娱乐还可以,但对学习、工作帮助不大。

  就读于山东一所高校的朱柯源感到,AI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感到在某些方面,AI工具给出的解答确实超过新手的水平。“但很多语言模型工具所输出的文字,还有不太符合正常语言习惯的地方。一些AI绘图软件的绘制能力也是时而‘古板’,时而太过跳脱。”在学校校园媒体做编辑的他曾想把校园建筑的照片处理成漫画版,但AI绘图工具常常只是在建筑边缘勾线,看起来并不像漫画。也有时他输入的图上是人,输出的图上却变成了动物。

  朱柯源还注意到了AI工具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他曾在网上看到不法分子通过AI变声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例。“此外,AI工具的使用门槛也让它隔绝了相当一部分人,难免扩大数字鸿沟。”在他眼中,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不少人,或许已经在AI技术应用中被“落下”了,甚至有成为“数字难民”的风险。

  近期,一名参赛者用AI工具创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获得了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这样的案例让李思清提高了警惕。“有AI参与的作品和人的原创作品在同一个赛道竞争,很难评判是否公平,因此一些比赛应当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张航也担心乱用AI工具带来的学术失范问题:“如何检测学术作品是否过度使用AI进行创作,也值得思考。”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9.38%受访者表示AI工具的发展很有必要,但同时要做好监管和治理。59.65%受访者表示担心AI工具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包括不法分子利用AI工具犯罪(83.47%);一些人利用AI生成作品,破坏良性竞争秩序(66.02%);一些人用AI工具制造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60.44%);滥用AI工具造成侵权(55.93%)。

  在冯子轩看来,未来,人们的生活势必与AI产生日益紧密的联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影响,它可能存在偏见,也可能是虚假的、有害的,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此外,人工智能鸿沟的存在可能会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人对它的依赖性过强,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恐会受到影响。这都是潜在风险所在。”

  冯子轩介绍,为了应对AI迅猛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已经从政策、法规等层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生成式AI的发展进行规范,开展良性引导。“此外,地方层面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已有不少先例。在中央立法方面,虽然目前没有专门的‘人工智能法’,但《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专门立法中也有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相关条款。”冯子轩特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极易跨越物理距离,人工智能的治理应当具有全局性。“一方面,国内的法律政策需要协调好,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规则的制定。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宣布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出了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强音。”

  出于兴趣,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李思清除了自己使用AI工具,还曾专门分析过社交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描述。“对比使用感受和社交媒体的描述,会感到社交媒体常常神化AI,或者曲解AI的作用。比如一些标题党会说,‘AI正在抢走你的饭碗’‘人类社会会被AI毁灭吗’,等等。”但在李思清看来,AI归根结底是一种工具,它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使用者的认知力和创造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考虑到人在使用AI工具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冯子轩认为,在正确认识AI的基础上去合理使用AI十分重要。“如果任由人工智能来塑造我们,会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在使用AI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保持主体性。”

  既认识到AI工具的局限性,同时也要了解最前沿的技术,是朱柯源的态度。为了能够更顺利地使用AI工具,他有时会到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搜索使用攻略,也会专门找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同学,询问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工具、怎样应用比较好。“但目前我还没有更为正规、科学的学习渠道。很期待学校或一些机构能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加强我们对工具的使用能力,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规避使用的伦理问题和风险。”

  在冯子轩看来,AI工具的普及,对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让大众具备能够正确使用并看待AI工具的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了尽量避免AI工具使用中的风险,个人需要自觉提升数字素养,但个体认知能力有限,国家与社会也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这对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都提出了新要求。”冯子轩指出,提升数字素养的倡导和教育,应该由多主体来共同促成,“政府、媒体、学校、社区、企业等主体都应参与进来,尤其是相关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拥有资源优势,可以参与进来,合力承担社会责任”。

  “在宣传和教育中,我们传达的价值观也非常重要。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一些潜在风险,但并非‘十恶不赦’,它能够提高生产生活效率,带动产业发展,AI产业在经济结构的升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对AI工具的认识,应该是综合、全面的。这就需要在传播和教育中掌握合理、适度的原则。”冯子轩说。

  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綦昊会严格遵守每名老师对AI工具的使用要求和限制,在完成巩固自身能力的作业时,他还会刻意避开使用AI工具,避免其影响独立思考。乐鱼体育登录他不希望自己对AI工具产生完全的依赖,而更愿意将其作为自己的助手。

  李思清则在思考,当AI工具帮助她提升了效率,为她创造出更多剩余时间,她应该利用这些时间做些什么。“或许我可以对自我价值做更深的反思,更好地理解自我,并塑造自己的价值。说不定在AI工具的辅助下,我们可以实现更为自由、全面的自我发展。”李思清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思清为化名)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张力日愈凸显,空间资源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立体发展、“向下”生长。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搜索